「邁向國際頂尖發表系列講座」(第二場)
學術研究不孤單:主動出擊是開啟國際合作的關鍵
傳播學院暨博士班於114年4月8日聯合舉辦第二場邁向國際頂尖學術發表系列講座,邀請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陳萱庭教授以「Scholars Without Borders: 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artnerships」為題,分享與國際學者合作的契機、經營及挑戰,計有本院博士班主任張郁敏、導師劉慧雯、廣告系教授林芝璇、廣電系許瓊文教授以及博士生共13人參加。
陳萱庭教授表示,國際合作對於新進學者或是即將畢業投入教職的博士生來説非常重要,因為它不僅能夠增加學術文章的產量,同時也能夠提高研究者的影響力及能見度。陳教授舉例,由於學術環境競爭激烈,年輕學者往往被要求獨立發表研究成果於高品質的期刊,以證明獨立研究的能力。倘若能夠與國際資深的學者合作,將能夠在理論和方法上擦出火花,在合作的過程中衍生出更多的想法,更有利於學術上的產出。
陳教授提到,跨國比較研究有時候或許是一種現實的考量。由於有些研究案子牽涉的國家眾多,倘若依賴一己之力,經費上可能會吃緊甚至不足以完成整個研究。這時,國際合作就能夠發揮它的作用,結合各國團隊成員所屬機構的資源,讓整個跨國研究可以更順利完成。
雖然國際合作利大於弊,但陳教授提醒,過程中也有許多事情是需要注意的。譬如説,著作權的分配、工作上的文化差異、時間管理及學術倫理相關規定等等,以免消耗掉自己做研究的熱忱,同時讓對於建立長久合作關係的期待落空。她比喻,就像談戀愛一樣,在經營國際合作這段關係,會經歷一段磨合期,所以非常需要有耐心。
當問及教授如何開啟國際合作的契機時,陳教授說:「我們要一起當個E(外向的)人,主動出擊!」她表示,對於博士生來説,大型的國際研討會是一個很好的場域去連結潛在的國際合作對象。同學可以在事前對於想合作的對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並且準備約三分鐘的自我介紹,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儘管如此,國際合作的對象也不全然一定要是頂尖的學者,與你研究領域相近的博士生,也會是很好的選擇。
陳萱庭教授現任多本中英文頂尖期刊的副主編及編輯委員,並曾為超過 40 本期刊審稿。其研究專長包括媒介效果、政治傳播與媒介心理等領域。
傳播學院暨博士班聯合舉辦的邁向國際頂尖學術發表系列講座,即將來到最後一場,敬請同學把握機會踴躍參加。活動資訊如下:
講題:英文期刊發表的經驗分享
日期:114/05/28(三)12:00至13:30
地點:新聞館三樓301教室
講者:Dr. Linwan Wu
職稱:Associate Dean for Research,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圖1:香港中大陳萱庭教授(前排右2)、廣電系許瓊文(後排左2)及主持人新聞系劉慧雯教授(前排右1)與政大博士生合影留念。(圖/文:傳播博袁景軒)
圖2: 陳萱庭教授以「Scholars Without Borders: Building and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artnerships」為題,分享與國際學者合作的契機、經營及挑戰。(圖/文:傳播博袁景軒)